常見四大淬火方法

  介紹淬火方法之前,高頻機廠家小編先為為大家解答關于淬火工藝流程圖,淬火工藝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,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
  詞音:淬火(cuì huǒ) “蘸火”是淬火工藝的行業術語,起源于工藝處理的方法,因為淬火就是把加熱到一定程度的熱工件蘸一下介質,以達到要求,過去工匠們形象的稱謂淬火為蘸火,淬火工藝應用很廣,讀法也隨之流傳開來。

  淬火的原理:將金屬工件錘打后再進行加溫,并將其迅速投入冰水中,讓其瞬間從高溫狀態進入冷卻狀態,經歷這個過程后,該金屬工件的硬度就會上升,性能會更好、更穩定。心理學中將應用相同原理而延伸出的理論就叫做“淬火效應”。

  淬火工藝程序

  除油—除銹—涂保護劑—涼干—進爐—加熱—等溫—升溫—保溫—淬火—(水或油或其他)—檢驗—(回火,見回火工藝)。

  淬火方法的選擇,主要以獲得馬氏體和減少內應力、工件變形和開裂為依據。常用的淬火方法有雙介質淬火、分級淬火、等溫淬、火單介質淬火。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常見的四種淬火方法吧。

  一、雙介質淬火法:

雙介質淬火法

 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300攝氏度左右,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,如先水淬后油淬,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,減少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,可用于形狀復雜、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。雙介質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介質轉換的時刻,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,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,發展了分級淬火法。

  二、分級淬火法:

分級淬火法

 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堿浴爐中淬火,鹽浴或堿浴的溫度在Ms點附件,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2-5min,然后取出空冷,這種冷卻方式稱為分級淬火。分級冷卻的目的是使工件內外溫度較均勻,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,可以大減小淬火應力,防止變形開裂。分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于Ms點,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后,進入馬氏體區?,F在改進為略低于Ms點的溫度分級。實踐表明,在Ms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。例如,高碳鋼模具在160攝氏度的堿浴中分級淬火,既能淬硬,變形又小,所以應用廣泛。

  三、等溫淬火法:

等溫淬火法

 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,鹽浴溫度在貝氏體的下部(稍高于Ms),工件等溫停留較長時間,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,取出空冷。等溫淬火用于中碳以上鋼,目的是為了獲得下貝氏體,以提高強度、硬度、韌性和耐磨性。低碳鋼一般不采用等溫淬火。

  四、單介質淬火法:

單介質淬火法

  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,如水淬、油淬。優點是操作簡單,易于實現機械化,應用廣泛。缺點是只是一種冷卻速度。